如果想寻访日本的秘境多盈策略,北海道的钏路湿原是其中一处非常值得一走的地方。它不是那种张扬的美,而是一种静谧、深邃、稍带神秘的存在。
9月的天空虽然依然炎热,但是钏路湿原已经带着清冷,列车从札幌出发一路穿越森林与湖泊,最后在一个小小的车站缓缓停下。车站外没有高楼林立,只有低矮的民宅、安静的街道与远处那片若隐若现的绿色原野——钏路湿原,就藏在那轻薄如纱的晨雾之中。
日本有富士山的雄伟、琵琶湖的浩渺、屋久岛的原始,但钏路湿原,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景。它不震撼人,而是让你在不经意间被打动。
钏路湿原位于北海道东南部,总面积约268平方公里,是日本最大的湿地国家公园。整个湿原地势平坦,水道纵横交错,芦苇、泥炭苔藓、水草覆盖其中,是典型的“低地湿地生态系统”。尤其是春夏季节,湿原中的野花如星星点缀在绿地上,五光十色,生机勃勃。
钏路湿原被整齐规划成“保护区”,有专门的木道、观景台和生态研究中心。游客可以踏上木制步道,深入湿地核心区域,却丝毫不破坏原生态系统。
沿着“细冈展望台”的步道缓缓前行,四周是密集的芦苇与悠长的蛇行河道,远处传来一阵阵鸟鸣,仿佛整个天地都沉浸在一场绿色的低语中。那一刻,几乎忘了自己是在“旅行”,而更像是被自然温柔地包裹着。
如果坐上“湿原号”观光列车,走进广袤的湿原深处,那么,晃晃悠悠的感觉,会让你如痴如醉。
钏路湿原并非一个“色彩斑斓”的景点,它没有花海的灿烂,也没有瀑布的轰鸣,但它有一年四季“层次分明的静美”。
春天,湿原恢复生机。冰雪融化,水流在湿地中汩汩流动,鲜嫩的绿意逐渐覆盖大地。此时,丹顶鹤与各种水鸟飞回湿原多盈策略,迎接新一轮的繁殖季节。
夏天,湿原进入最为旺盛的时期。绿意盎然,沼泽的水草长得密密麻麻,蝉鸣鸟叫,满目繁花。湿原的景象是最为生动的,空气中充满了泥土的气息与植物的芬芳,仿佛每一寸土地都在述说着生长的故事。
秋天,湿原渐渐褪去夏日的繁华,色彩变得深沉,金黄与红色交织,仿佛进入了一个油画的世界。此时的湿原,仿佛带着一丝宁静和肃穆,呈现出一种成熟的美。
冬天,湿原进入沉寂,雪花覆盖大地,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银装素裹。虽然寒冷,但此时的湿原更显得神秘与庄严。丹顶鹤依旧栖息在这里,白雪皑皑的背景下,它们显得格外优雅。
钏路湿原最有名的居民,莫过于丹顶鹤。
这种头顶鲜红斑、身姿修长的鹤类,被日本人视为“吉祥”的象征,是传统绘画、婚礼装饰和新年贺卡中常见的图案。
上世纪一度因栖息地减少而濒临灭绝的丹顶鹤,如今在钏路湿原成功恢复繁殖。每年冬天,成百上千只丹顶鹤会从北方迁徙至此,它们在冰雪覆盖的土地上翩翩起舞,那一刻,你仿佛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停滞。
起舞的丹顶鹤是钏路最具标志性的景色之一,但钏路人从不以“观赏”或“娱乐”的心态看待丹顶鹤,而是将它们视为“共存的伙伴”。“我们与它们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,各自呼吸、互不打扰。”这份人与自然之间的“默契”,恰恰是钏路湿原最动人的部分。当地人并不急着把湿原开发成热门景点,他们更愿意保留它的“原味”。
钏路市不大,人口也只有十几万人。但这里的居民,大多有着与自然共处的生活节奏。“钏路落日”被誉为“世界三大落日”美景之一。当夕阳缓缓沉入钏路的地平线,整片天空仿佛被点燃,绚烂的金黄洒满海面。那一刻,风静云缓,万物沉静,只剩下霞光在大地与水天之间流转,绚丽而宁静,犹如一幅无声的诗,让人沉醉。
和商市場和末広町的商业街,是品尝“钏路美食”的所在。有渔夫一早带来的三文鱼和帝皇蟹,也有猎人送来的山菜和野生的鹿肉。你在这里可以吃到“湿原猪肉味增烧”或“湿地山药天妇罗”之类的本地料理,还有在炭火中滋滋冒油的烤鱼。
距离钏路湿原约40公里的阿寒湖,是北海道东部最著名的湖泊之一,也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自然景点。阿寒湖周围的森林和山脉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,湖面四季变化各异。
夏季,湖水清澈见底,绿树成荫,周围的山峦倒映在湖中,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画面。冬天,湖面被厚厚的冰雪覆盖,白雪与湖水相映成趣,形成一种极致的纯净美。周边是北海道原住民——爱奴族人的村落,走进村落,可以体味狩猎民族不一样的文化与生活。
阿寒湖湖畔有着众多的温泉旅馆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鹤雅温泉旅馆。冯小刚导演的电影《非诚勿扰》里,笑笑坐在温泉酒店的房间里望着窗外的湖泊出神的一系列镜头,就是在这里拍摄的。当然,晚上还可以去温泉街的“四姐妹居酒屋”,喝一杯清酒,聊一聊青春。
游览钏路湿原和阿寒湖,可以安排2天时间。
交通:从东京羽田机场飞95分钟到钏路机场,在机场搭乘阿寒巴士约65分钟到钏路车站,然后换乘钏网本线列车约20分钟,抵达钏路湿原站。或者从札幌车站搭乘JR特急“おおぞら3号”(大空3号)列车,约4小时28分钟抵达钏路车站,然后换乘钏网本线列车约20分钟,抵达钏路湿原站。
想去钏路游玩的伙伴,请扫码联系亚洲通讯社,10月组织“徐静波带你走进北海道”团去钏路、知床、网走等地访问。
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